我的乡亲故事

【查看原图】

我生在嘉陵江中游的四川省南充市,8岁那年起,我就开始往返于城乡之间,在母亲教书的老祠堂或古寺庙里读小学。在“大跃进”年代的许多“假日里”,我几乎都要跟着母亲到田间地头“检查”老乡挖地深度够不够,晚上搞夜战打没打瞌睡。从那时起,我就感受到了母亲与老乡们的融融亲情。1969年秋天,我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两年的“再教育”。这期间,看过的人,经历过的事更是令我铭记不忘,耳闻目染,我和川北老乡建立了深厚感情。

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开始拿起照相机关注身边的乡亲。无论是和朋友外出踏青拍下的赵家沟村姑,还是在龙门码头抢拍船头揽客的女船主,不管是从农村走进城市的双胞胎兄弟,还是从乡村板车夫到老来闲不住,我关注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家庭,关注他们的衣食住行:从农村青年成长为江上驾长,从守路边小店到经营品牌木门,从栖茅草小屋到住社区套房,从烧风窝炉灶到现代厨房,从乡村学子到都市白领,从游走打工到返乡成家。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牵动我的心。

我认为,一个摄影人应该尊重生活,体察平凡,要充分发挥摄影的记录功能,给百姓以关切,给历史以见证,给后人以寄托。这,是我一直的追求,也是我难以释怀的情感。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立足本土,扎根人民,坚持用传统的纪实手法,用瞬间典型的画面语言,去讲述嘉陵江畔人们的精彩故事。(杨麾)

刘威、刘俊:从农村走进城市的双胞胎兄弟

1990年盛夏,我到顺庆区城郊的清泉寺村采访,一个位叫胡蓉的农妇汗流浃背地的背着两个小孩找到我,说她走了一里多山路,专门来请我给他双胞胎儿子拍周岁照。

刘家兄弟满10岁后,便离开村小到镇上读书了,一年上千元的开支让种地过日子的胡蓉发了愁。为了给孩子挣学费及生活费,胡蓉两口子决定外出打工挣钱。男的北上京城,在建筑工地做土建,女的南下广州,在酒店做保洁员。双胞胎儿子则放在老家由婆婆爷爷教养。由于爷爷婆婆管教不到位,两兄弟的学习成绩陡然下降。因担心两个孩子继续下去会学坏,胡蓉夫妇于2003年又回到老家,一边劳动生产,一边管教两个孩子。他们利用离城较近的优势,种蔬菜和进城打点零工,一年基本上能够维持两个孩子上学约3000元的开支。

2004年5月30日,我见到了麦收回来的胡蓉,她向我抱怨说:儿子天天在长大,学校收费也在不断的增加,电费、补课费等。胡蓉两口子,我们想方设法为家里增收,来满足家里不断增加的开支。就这样,胡蓉夫妇一直把双胞胎兄弟供到大学毕业。

他们一直把双胞胎兄弟供到大学毕业。毕业后,两个儿子先期都在成都打工。,2015年,刘俊在南充找到对象,结了婚,在家门口开了一家广告公司。现在的胡蓉在南充市做家政,老公在建筑工地做老本行,一家人都在城里各自忙着做自己的事情。

1990年7月,胡蓉背着双胞胎儿子拍周岁照。作者:杨麾

1996年1月,刘威、刘俊穿上了妈妈买回的新衣。作者:杨麾

2005年3月,胡蓉带领两个儿子下地劳动。作者:杨麾

2011年2月,在外读书的刘威、刘俊回家渡寒假。作者:杨麾

2016年6月,在刘俊的婚礼现场,胡蓉和双胞胎儿子观看摄影师送的结婚礼物。作者:杨麾

刘祖胜:从守路边小店到经营品牌木门

1988初夏的一个星期天,我去南充郊外采访,途经一路边小店,里面一个小朋友正守店作业,他非常配合我地为他拍摄了照片。

今年初,我把30年前为这个孩子拍摄的照片,用微信方式通过当地的朋友找到了。,经过多次衔接,我终于见到了一个阳光帅气的小伙子。

他叫刘祖胜,今年38岁,是舞凤镇蒲家山人,从小读书成绩一般,19岁高中毕业后,跟随父亲学木匠手艺,两年后独立单干。,做了六、七年,觉得挣钱不多,自幼就有经商头脑的他,便带上老婆到成都创业,租门面开起了商店,经营家电、洁具。刘祖胜的品牌木门店开业后,他辗转大邑、都江堰等地推销。后因女儿大了读书的原因,2011年他回到家乡发展,在住家附近开起了品牌木门专卖店,凭着天时地利人和,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老婆守店,和照管读初中的女儿和上幼儿园的儿子,刘祖胜则带着徒弟东奔西走,送货安门做工程,非业务联系,很难见到他的人影,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儿的。

1988年,刘祖胜守在自家开的小店里做作业。作者:杨麾

2018年,刘祖胜在打理自己的实木门店。作者:杨麾

任启芬:从栖茅草小屋到到住社区套房

1981年,家住南充市江中小岛下中坝的任启芬遇上嘉陵江发大水毁了住房,后靠政府补助的油毡和砍江边的芭茅搭成了两间草屋。从那以后,丈夫在江边起早摸黑帮人掏运沙石,任启芬在家照顾一对儿女,料理半亩地的蔬菜。

1988年3月16日,下中坝突发大火,岛上几十户人家的草屋全被烧光。靠着保险公司赔付的750元钱,任启芬夫妇在火灾后的原地重新修了两间茅草房,在建房的那几个月,她一家人寄住过乡亲的猪圈。

1997年,大队派任启芬一家看管过渡船,于是,一家人从茅草房搬到船上,白天摆渡,晚上看管全村80多只小船,在渡口摆的小摊也有些收入。两年下来,任启芬有了1万多元的存款。于是,她向亲戚借了近万元钱修起了砖瓦房,告别了船上的生活。

2004年,江东新建防洪堤,政府征用了任启芬家的土地和房屋。按照政策,政府还了她家3套共200多平方米的住房。她卖了一套,用卖的钱装修了两套住房。2005年,任启芬的儿子初中毕业后跟着舅舅到上海去打工,女儿中学毕业后到歌城当了迎宾。2008年10月,她搬进了南充市油缘路祥和小区,当上了城市居民。

如今,任启芬的老公给在成都发展的女儿带小孩,她则在南充带两着个孙女,忙碌和快乐着。

1991年4月,任启芬在家门口给女儿梳妆打扮。作者:杨麾

2005年3月,任启芬用小灵通与在上海打工的儿子通话。作者:杨麾

2008年8月,任启芬的女儿化妆,准备去歌城上班。作者:杨麾

2018年4月,任启芬骑电动车从学校接回两个孙女。作者:杨麾

叶朝富:从乡村板车夫到老来闲不住

1983年的春,家住新建乡兵马堂村的农民叶朝富,被村里选进了乡办页岩砖厂的送砖队,他用自己制作的板车,和11岁的女儿每天拉一车砖到城里的建筑工地,如遇厂里出砖多,叶朝富一天则可以拉上两趟,挣到6元钱。这比过去单靠耕田种地每天几角钱的收入强多了。

1987年11月,叶朝富运砖时因脑外伤住院一个多月,伤好后,他也没有歇下手脚。他拉砖、种田,、上山挖中草药,踩三轮车拉客,给邻里帮工建房,只要能赚钱的事他都做。有了积蓄后,他把儿子送进了家电培训班。就这样,叶朝富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带领全家走上了丰衣足食的路。

1993年,叶朝富家里可谓“多喜临门”:,家里修了新房,儿子娶了媳妇,女儿叶华丽被招进公交公司当上了售票员,妻子张桂花在就近的西山公园当上了看门员。55岁的叶朝富不拉板车了,种着几分地,遇到有人请他挑砖担瓦,一天就能挣上30多块钱。

2006年,叶朝富的家因征地拆迁而住进了兵马堂小区,当上了城市居民。但生来闲不住的叶朝富却带着老伴到处找地种,尽管老两口都有退休金,但他每天都要步行很远去劳动,春种油菜,冬收红苕,四季的蔬菜保证儿子、女儿和自己三家人都吃不完。如今75岁的叶朝富告诉我:真要闲下来不劳动全身都要痛!

叶朝富和11岁的女儿叶华丽拉砖去工地。作者:杨麾

1998年9月,叶华丽在公交车里售票。作者:杨麾

2018年3月,叶华丽陪着父母在自家附近逛公园。作者:杨麾

赵丽君:从乡村学子到都市白领

赵丽君是她母亲和父亲1989年在贵阳打工时生下的,因为没有当地城市户口,后来只有回到家乡嘉陵区大通镇读小学。

2005年,赵丽君参加中考,虽然分数达到重点高中的录取线,但由于填报第一志愿失误,没有享受免收门槛费的待遇。因为家里交不起门槛费,赵丽君失去了进入国家重点学校——南充高中读书的机会,只好到离家较远的龙门中学就读。2008年,赵丽君的高考成绩只超过当年三本录取线2分,她自己感觉十分不理想,于是又转入嘉陵一中复读。2009年再次高考,却因9分之差没有上到重点大学,被四川师大环境工程专业录取。2013年被学校保送去湖南大学攻读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2015年12月,赵丽君与深圳水务(集团)签约,2016年7月毕业后去上班。

赵丽君认为,过去读书的路虽然艰难曲折,但签约、就业却十分顺利,过去认为香港是人间天堂,十分遥远,现在去香港就像小时候到镇上赶场一样方便。赵丽君觉得,一个27岁的女孩子,当务之急是要尽快成家立业,才不辜负父母的培养。

赵丽君一边逗鸡玩,一边吃早饭。作者:杨麾

2019年1月29日,赵丽君乘飞机抵达南充,回家乡过春节。作者:杨麾

赵长军:从游走打工到返乡成家

赵长军的母亲前两胎生的都是女孩,所以,他的出生,得到一来到这个家庭父母就特别多的疼爱。

但赵长军却从读一年级开始学习成绩就不好。高中读了一年,他就怀揣着家里给的钱,只身到贵阳找幺爸(其父亲最小的弟弟)。,幺爸又送他去当地上技校,,技校还没有毕业,他就和老乡相邀一起到上海闯荡。,先在昆山一家公司当了5五个月保安,后又辞职去了广东,先后当过电焊工、进过磨具厂。总之,他见哪个老板开的工资高,就到那里打工,挣多少钱就花多少钱。用他的话说,不找父母要钱过日子就算表现不错了。

2014年初,他听说越南打工挣钱多,便想出国,结果被家里严厉制止。2015年父母给他交钱,让他学小车驾驶,结果,驾考几个月都没有考过关。期间,幺爸还给他物色了一个黔西在贵阳打工的女孩,长军见了满心欢喜,家里也想早点给他把婚事办了。但长军的母亲当时心里有一个没有解开的疙瘩。女孩当时只有16岁,还不到法定的结婚年龄扯不到结婚证,如按农村风俗办“喜酒”成婚,女方娘家要求先交4.8万元彩礼才行,如果酒席办了,女娃跑了岂不是人财两空。后来,经过经赵长军父母、及幺爸和赵长军自己的共同努力,2016年12月10日,赵长军终于用轿车把新娘从她打工的贵阳迎娶到了老家大通镇的板凳垭。

2018年3月,赵长军将刚满周岁的儿子留给家乡的父母抚育,自己和妻子前往广州开始了新的打工生活。

1994年5月,公鸡抢吃赵长军碗里的饭。作者:杨麾

2011年1月,赵长军回到久别的家乡板登垭。作者:杨麾

2016年12月,赵长军用轿车把新娘从贵阳娶回了老家板登垭。作者:杨麾

2018年2月,赵长军一家三口。作者:杨麾

分享到:
(责编:陈敏、马健)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